首页    美国对华关税飙升至104%!20%的产品获得豁免!这几类企业反而迎来转机?

行业资讯

专注于为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征程提供深度策略规划和精准落地服务

 

美国东部时间4月8日晚间,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(CBP)更新了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规定。

 

根据公告CSMS646876964,自美东时间2025年4月9日凌晨0:01起,进入美国边境的中国(包括香港和澳门)商品货物,除特定豁免的商品外,将适用84%的进口关税税率,替代之前34%的税率。

 

这表明美国正式公布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新加征50%的关税。叠加2月4日和3月4日征收的20%关税,目前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合计为104%。

特朗普在加增关税的同时,还公布了一份长达22页的产品豁免清单,根据税务基金会的计算,这些豁免涵盖了价值约 6440 亿美元的进口产品。其中包括来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 1850 亿美元,以及来自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 4590 亿美元(基于2024年的贸易数据计算)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01 白宫不受“对等关税”约束产品清单 

 

 
 
 

1、食品、药品及人道主义物资(依据《美国法典》第50编第1702(b)条);

2、已受《232条款》约束的商品钢铁、铝材、汽车及零部件

3、战略性商品:包括铜、药品、半导体、木材

4、未来可能纳入《232条款》审查的商品

5、贵金属(如金条)

6、美国国内无法获取的能源及关键矿物

 

此外,以下商品也享受关税豁免:

1、在途商品:

在关税生效前已装载运输且在生效后进入消费的商品

 

2、美国本土成分占比高的产品:

若产品美国本土成分占海关价值的20%以上,仅对非美国部分征税

 

3、加拿大和墨西哥产品:

(1)符合美墨加协定(USMCA)的商品:0%关税

(2)非USMCA商品:25%关税

(3)非USMCA能源/钾肥商品:10%关税

(4)若未来相关命令解除,加拿大与墨西哥对美出口的非USMCA商品将默认适用12%关税

 

以上为部分关税豁免清单,豁免详情请查看白宫发布的附件,链接如下:

http://whitehouse.gov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4/Annex-II.pdf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02 豁免商品分类说明

 

整理细分豁免清单,可发现:

1、矿物类

豁免美国无法自给的能源及关键矿物,如稀土和石墨。美国约80%的稀土需求曾依赖中国进口,而中国在石墨负极材料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,两者均为现代产业核心资源。

 

2、特定产品

铜、药品、化学品、半导体、木材制品、纸制品、金属等:药品类如感冒药、维生素、抗生素等原料依赖中国供应,豁免关税可推动企业从原料药向制剂领域升级

 

半导体产业虽由美国主导高端芯片制造,但依赖全球供应链,尤其是中国的关键材料(如硅化合物、特种半导体掺杂剂);

 

金属类已受第232条关税约束的产品(如钢铁、铝制品及其衍生品、乘用车、轻型卡车和汽车零部件)豁免关税

 

锂、钴、镍等电池材料(中国优势产业)豁免关税,将直接打开美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市场。

 

3、信息资料产品类

包括出版物、影片、海报、唱片、照片、缩微胶片、磁带、光盘、艺术品及新闻通讯稿等。文化产品关税豁免有助于推动美国文化软实力输出

 

4、美国成分占比高的产品

若产品美国成分占海关申报价值20%以上,仅对非美国成分征收对等关税,体现对本土产业的保护导向

 

那么,美国制定这份关税清单主要有三方面目的:

1、稳定关键供应链并施压:

豁免半导体、药品、能源矿产等关键物资关税,保障供应链稳定;

对电动汽车电池等高科技产品保留关税,借此向相关国家施压以换取特定领域让步

 

2、缓解通胀压力:

豁免食品、药品等人道主义物资,以及木材、金属等基础商品关税,避免民生成本飙升,缓解国内通胀压力

 

3、对华策略与特定豁免延期:

对华商品大范围加征关税,但排除药品、半导体等关键领域,既施压又留政策空间

 

加拿大能源产品按 USMCA 规则,符合条件商品享零关税(普通能源产品仍缴 10%);

 

164项商品(家具、医疗用品等)及14项太阳能制造设备的301关税豁免延期至2025年5月 31日,出口需同时满足两类豁免条件方可免税

 

美国加征“对等关税”这对中国来说,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短期看,药品、半导体等关键商品豁免,稳定了中美贸易预期。但长期看,稀土等战略物资依赖难解,得加速多元化供应链布局,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03 中企出海国家建议  

 

1.墨西哥:北美供应链的核心跳板

关税豁免优势:根据美墨加协定(USMCA),符合原产地规则的商品(如汽车零部件、电子产品)可享受免税或低关税进入美国市场,规避对等关税的直接冲击。

 

成本与地理优势:

人工成本:墨西哥制造业平均工资约为美国的1/5,且靠近美国边境,物流效率高(例如从墨西哥城到洛杉矶的运输时间仅需2-3天)。

 

产业集群:汽车、电子、家电等行业已形成成熟供应链,如特斯拉在墨西哥新莱昂州建设超级工厂,吸引大量配套企业入驻。

 

2.东南亚新兴地区:替代越南的潜力选择

泰国与马来西亚:未被美国列为高关税国家,且具备以下优势:

劳动力成本:泰国制造业工资约为越南的1.2倍,但基础设施更完善,适合精密制造和电子产品组装。

 

区域贸易协定:东盟自由贸易区(AFTA)内部关税减免,可降低区域内原材料采购成本

 

应对越南关税的调整:苹果曾计划将30%产能转移至越南,但因美国对越南加征46%关税,被迫重新评估产能布局,转向泰国和马来西亚。

 

3.欧盟国家:规避单边关税风险的稳定选项

爱尔兰与荷兰:

税收优势:爱尔兰企业所得税率12.5%,荷兰则通过“税务协定网络”避免双重征税,适合作为欧洲总部或控股公司注册地

 

供应链稳定性:欧盟内部市场一体化程度高,可分散美国关税风险。例如,德国汽车制造商通过东欧工厂向美国出口零部件,利用欧盟原产地规则降低关税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04 中企出海应对策略  

 

1. 分行业制定关税成本传导路径,强化议价能力

高附加值产业(如半导体、新能源):利用技术壁垒和不可替代性,通过定价权转移部分关税成本至美国进口商或消费者。例如,某中国光伏企业通过与美国客户签订“关税共担条款”,将30%的关税成本分摊至下游。

 

低附加值产业(如纺织、家具):加速向RCEP成员国(如越南、马来西亚)或非洲自贸区转移产能,但需警惕目标国可能被美国列为“关税跳板”(如越南面临46%税率)。建议采用“本土化生产+区域化认证”模式,例如在墨西哥建厂并满足USMCA原产地规则(如汽车零部件75%北美生产),以享受免税待遇。

 

2. 多中心布局需与合规对冲结合,避免政策套利失效

供应链分散化:优先布局与美国签有自贸协定的国家(如墨西哥、加拿大),或关税税率较低的区域(如土耳其对美出口关税10%),但需同步强化合规管理,例如:

 

原产地认证:通过本地原材料采购、生产流程改造满足USMCA、东盟自贸区等原产地规则

 

关税分类优化:聘请专业机构重新核定商品税则号(HTS Code),规避高税率品类(如某电子企业将产品从“整机”重新归类为“零部件”,税率从34%降至15%)。

 

3. 技术升级与品牌化:突破关税壁垒的核心抓手

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:通过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(如某家电企业将智能芯片植入传统产品,出口单价提升40%),降低关税成本占比。

 

品牌出海替代代工模式:建立自主海外渠道与品牌认知,例如通过跨境电商(如SHEIN)或本地并购(如安踏收购Amer Sports)直接触达消费者,减少对美国进口商的依赖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想了解更多美国“对等关税”

相关问题?

欢迎添加下方微信

君玮咨询将为您详细解答

 

 

 

 

 

美国对华关税飙升至104%!20%的产品获得豁免!这几类企业反而迎来转机?

创建时间:2025-04-11 17:31